主播模式打造《C语言程序设计》在线课堂

作者: 时间:2020-04-22 点击数:

2020年本世纪不平凡的一年,面对全面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,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。 疫情就是命令,防控就是责任。 为保证疫情期间能够有效落实教学任务、达成教学目标、保证教学质量,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积极响应教育部“停课不停学”的号召,调研师生线上教学基础条件,推送个各大平台教学案例、进行线上教学课程培训等工作。

自动化学院领导、教师们在第一时间积极筹备“停课不停学”的教学工作,学院《C语言程序设计》课程小组,也是积极进行“停课不停教,停课不停学”的线上混合式教学讨论。班勃老师去年参加混合式教学培训后,随即尝试结合超星学习通平台开展线下混合式教学,利用学习通进行考勤、课堂讨论、作业发放与批改、资源分享等。为疫情期间更好的开展的教学工作,保证教学质量,班勃老师主动向领导同事学习,进行沟通交流,最终经过多平台分析、比较,决定采用“基于QQ群课堂和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方案”。

一、主播模式+QQ群课堂实现在线教与学的灵活性与互动性

线上直播课堂类似实体课堂,但其互动性相对较差。全员视频直播教学模式,可改善这一现状。确因其网络负荷太重,直接影响直播的流畅性,间歇性打破学生课堂注意力。QQ群课堂直播上课占用网络带宽相对较小。再者,通畅全员视频直播教学模式,其课堂效果也会依赖于教师对学生课堂状态的把握,还受课程规划、课堂方案设计的影响。

根据《C语言程序设计》课程知识点的特征,理论学习相对枯燥,宜采用“案例+实践”教学模式。疫情下,课堂实践受到很大程度的约束,为保证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和应用能力,课程采用“线上网络主播式案例课堂”+“线下实践24小时答疑”进行授课。“线上网络主播式案例课堂”,是以网络主播模式在QQ群课堂平台下进行授课,实现全员互动,增强课堂吸引力。课堂场景设计分享如下:

图1 课堂监督 在线唤醒

图2 实时调研 把握质量

图3 即问即答 不留疙瘩

图4 课堂抢答 学情激励

二、超星学习通平台实现教学服务的多样性

“线上网络主播式案例课堂”重在把握学生课堂参与度,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点的快速理解和应用,而课下回顾总结就是形成知识体系提升的重要环节。为方便学生回顾课堂知识点,班勃老师精心整合中国慕课大学优秀教学资源,并进行一定剪辑、补充和总结,确保学生课下对知识点的全面把握,做到“从点到面”知识提升。


图5 优秀教学资源整合  

图6 课程回顾目录及PPT资源等

14ADF


 三、 线下24小时答疑,疑难杂症各个击破

综合2年的面授教学经验和学生学情状况,发现少部分同学课前预习、线上学习后,能够掌握课程内容;半数以上的同学需要课下进行相关练习、交流讨论,消化课堂知识点;极少学同学需要特别帮扶。因此,本课程仍延续前期混合式教学经验,课下进行作业交流。课程开通QQ、学习通随时答疑通道,随时帮学生清楚学习障碍、解决疑难问题。

图9 QQ答疑

图10 学习通答疑

四、  严格的考勤保证线上教学覆盖率

为及时掌握学生现在听课状况,进行课前签到,课中监督在线人数,并将考勤情况记入平时成绩。

图11 学习通签到记录

图12 QQ群课堂在线人员记录

五、教学总结与反思

几周的线上教学实践,教师们也发现线上教学最大缺点在于课堂监督力与约束力不够,互动性相对较差。线上教学不像传统课堂能够让老师及时掌握、监督学生学习状况,比较考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。非常值得肯定的是,线上教学不受空间限制,为学习提供了时空便利性。经过几周线上教学实践说明,良好的课堂激励+在线教学平台,能够使得线上教学比传统课堂具有更高的课堂参与度,体现出相比传统课堂的优越性:

1.   在线课堂即时留言,能够解决传统课堂扫除知识障碍的滞后性

2.   在线课堂可视化答题,能够解决传统课堂收取学生答题情况的不便性

3.   在线课堂主播打call模式,相比传统课堂更易于记录学生在线情况,特别是知识点掌握情况,便于课程安排进度。

针对课堂监督监督力、约束力、以及互动性差的问题,希望本教学方案能够给在线教学的老师们提供一定的帮助。教学设计仍然存在一定不足:不太适用小组协作型课堂;活动活跃课堂,把握课堂的同时,数据记录增加老师课下工作量。学习通平台具有课堂抢答、测验、签到等功能且能够记录课堂数据,但其课堂活动设定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课堂灵活性,吸取其优点是以后课堂改进的方向。

实践证明,疫情隔离了课堂,但没有隔离知识的传播。其次,线上教学,充实了广大居家青少年精神世界,保障了社会主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不停歇。事实证明,开展在线教学保障“停课不停教、停课不停学”是党和国家领导的正确决策。

班勃
自动化学院课程小组


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自动化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环镇西路155号第一实训楼4-6楼  E-Mail:gszdhx@gdin.edu.cn